
卓尼县黑木耳种植基地。(卓尼县委组织部供图)
新甘肃客户端卓尼讯(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)今年以来,卓尼县针对“林业生态效益转化难、林区产业提质增效难、林边群众收入增长难”三大难题,坚持党建引领,创新构建“党员责任区”,推动林区党建工作体系化、实战化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、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。
卓尼县按照“地域相邻、资源相近、任务相当”原则,把全县7个涉林乡镇按照自然村地理位置科学设置为165个“党员责任区”,每个责任区结合森林管护面积大小合理确定3到5名责任党员,每一名党员联系8到10户群众,明确责任由党员进行政策宣传、资源管护、服务群众、矛盾化解。在木耳镇,镇党委还结合辖区森林覆盖率高,林业保护站点分布较多的实际情况,将“林长制”与“党员责任区”融合,与大峪管护站建立“双林长”制度,“双林长”除定期开展巡林工作外,还定期巡查“党员责任区”。
卓尼县与甘肃省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、甘肃省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心2家省属林业单位党委加强协调联动,建立联席会议制度,定期会商,破解林区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。在设立“党员责任区”的基础上,明确林草、农科部门主抓职责,在林区组建61支党员突击队,建立2支专业林草管护队,压实131名林长、1307名护林员、55名林草管护员责任。
另外,卓尼县党员干部化身“流动宣讲员”,深入林间地头,用接地气的话语宣讲生态政策法规,覆盖林区群众4万余人,高效完成植绿目标8.1万株;协调解决群众在林业生产、生活保障方面的难题245件。